为深入学习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引领新时代学生党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要义,3月25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管理系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学院24级博士1班团支部、24级博士2班团支部、工学院23级专业硕士党支部及政府管理学院23级本博联合党支部开展“共筑思想堡垒,共担时代使命——两会理论学习会”。通过讲师宣讲、知识问答、心得体会分享等形式,推动两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各支部书记分别介绍了各自支部的基本情况、支部成员的研究方向及学术兴趣,大家表示,希望借此机会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


随后,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蒋云涛以《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机理与应对策略》为题进行宣讲。他从时代背景、风险机理、典型样例、应对策略四个方面介绍了Deepseek、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影响。

蒋云涛讲师进行宣讲
当前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广泛应用,为社会生产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蒋云涛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和算法推荐系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存在信息失真、算法霸权、资本倾向和去中心化等多重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在典型样例方面,蒋云涛列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通过虚假信息制造、偏向性推荐和内容操控等方式影响社会认知,以及国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潜在威胁。最后,蒋云涛提出应在技术与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信息化时代的指导地位。

为深化支部成员对2025年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以两会基础知识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管理、人工智能等重点内容为主题的知识问答活动。活动中,与会同学积极思考、踊跃抢答,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深入解析两会热点,分享自身的体会与思考,进一步探讨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大意义与重要价值。




最后,三个学院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分别从不同维度,分享了自己关于两会的学习感受。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朱荣琦谈到,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变革。他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目标,强调我国正在加快完善能耗管理方式,并更加注重碳排放的精准调控,以适应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体系变革。

朱荣琦分享学习感受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亓秋月同学分享到,党的方针政策是指引学术研究的根本遵循。两会提出要保持5%的经济增速,同时也要确保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作为环境管理专业方向的同学,应该精准识别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及如何根据政策文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双重目标。

亓秋月分享学习感受
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光同学表示,两会提出的学科交叉生态建设和乡村医疗等议题,深刻影响了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他认为,以健康中国为引领,尤其是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上突破技术瓶颈,攻坚克难,能够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乡村和社区。通过工程智慧的输出,推动技术向更广泛的领域普及,提升民众的健康水平。

杨光分享学习感受
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埔菡同学围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这一热点话题,表示从技术突破到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每年都带来新的资源与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快速变化中,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注重技术的实际落地,并思考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相关产业。同时,通过两会这一平台,我们应反思新工科如何为不同领域赋能,推动产业转型与发展。

张埔菡分享学习感受
政府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冯雨雪同学指出,作为公共管理的博士生,时常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在为政策研究提供更多新的观点和视角。针对当下热议的ChatGPT等生成式AI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我们作为一线学术生产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观点甄别,学会驾驭AI而不是被AI影响。

冯雨雪分享学习感受
政府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严梓卉同学聚焦政府治理现代化议题,指出两会的政府治理议题既指导实践,又与专业内容息息相关,需要同学们深入学习领悟,尤其是其中数字产业、科技创新理念也启发我们关于学科融合的思考。她强调,作为新时代公管人,既要深耕政策分析、组织行为等传统优势领域,更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伦理、数字政务服务等前沿议题,在学科交叉中拓展公共管理的时代视野。

严梓卉分享学习感受
本次两会精神专题学习会的召开,是学院深化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专题学习会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人工智能、政策管理等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政策解读与交流分享,展现了支部党员青年积极领悟两会精神,将个人所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使命担当。下一步,学院将结合两会精神及学校重点工作,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党员以昂扬斗志和扎实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参会同学合影留念